程汝明,年约80的老人,每当谈及毛主席最爱的食物,总能轻松地复述起来。他记得毛主席喜爱新鲜的鱼虾,尤其是鱼头汤,总是喝得精光。关于做菜,他深知毛主席的口味,油的比例需要七分植物油与三分动物油,这样才能合乎毛主席的胃口。程汝明与毛主席的饮食缘分,可以追溯到1954年,那时他开始负责为毛主席做饭,一直到他退休,整整22年的时间里,程汝明为毛主席的每一餐操劳,他对毛主席的饮食偏好早已了如指掌。
毛主席每次尝到程汝明做的菜肴,总是吃得干净利索,毫不剩余。然而,唯一一次例外的情况出现在1960年除夕,程汝明亲手为毛主席准备了他喜爱的葱油饼,然而毛主席在品尝后却严肃批评了程汝明:“以后不要再做了。”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了解。
展开剩余84%程汝明,山东掖县东坊北村人,年少家境贫困,他13岁时便背起包袱,独自前往天津谋生。幸运的是,他初到天津便碰巧遇到了一家外资餐厅开张,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对于他来说,餐厅提供食宿已经是难得的机会。正是这段在西餐厅的工作经历,让程汝明后来从千百名厨师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毛主席的私人厨师。
程汝明天生具备烹饪天赋,再加上他后天的勤奋努力,很快便成为了名声在外的西餐烹饪大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程汝明因为擅长中西合璧的烹饪技巧,被调往铁路专武运输处负责餐饮服务。正是在这里,他被委以了筹备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亚太和平会议的餐饮任务,并凭借其卓越的西餐服务经验,获得了外国专家的一致好评。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程汝明被安排在外国专家的专列上,负责餐饮工作。在那个变革的年代,毛主席频繁乘坐专列出差,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他与当地领导一起共进午餐。作为毛主席的专职厨师,李锡吾经常会因为人数较多而感到力不从心。于是,程汝明便被安排协助他,以缓解工作的压力。
第一次为毛主席做饭时,程汝明既激动又紧张,甚至不敢相信自己会有如此宝贵的机会。他心中暗自担心自己的厨艺是否能满足毛主席的要求,但工作人员安慰他说:“毛主席非常和蔼,不挑食,你只要尽心尽力就好。”因此,程汝明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专注于为毛主席提供最好的餐饮服务。
与毛主席接触的日子里,程汝明对毛主席的亲和力和无私大度有了深刻的感触。无论对方身份如何,毛主席总是记得每一个与他交谈过的人的名字和背景,并且总是慷慨地给予帮助。程汝明深受触动,立志要为毛主席的饮食提供最细致的照料。
渐渐地,程汝明了解到了毛主席喜爱的菜肴——红烧肉。虽然程汝明的专长是西餐,但为了让毛主席吃到肥而不腻、软糯可口的红烧肉,他苦练了多次,花费了许多时间在厨房里反复尝试。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然而,当这道菜端上桌时,毛主席并未尝试它,甚至连筷子也没伸向它。
程汝明十分困惑,心想:难道红烧肉做得不合毛主席的口味?于是他鼓起勇气询问毛主席,毛主席笑着回答:“其实你的菜做得很好,只是红烧肉里用了酱油,而我不能吃酱油。”原来,毛主席小时候曾在酱油坊工作,那个年代的酱油非常刺鼻,且夏天发酵的缸里总浮动着白色的虫子,这让毛主席对酱油产生了深刻的排斥。程汝明听后才恍然大悟,心中却也因没有提前了解清楚而自责。
为了让毛主席能够吃上自己做的红烧肉,程汝明经过反复的实验,用糖代替酱油炒糖色,再用盐和其他调味品调味。最终,他做出的红烧肉成功地打动了毛主席。当毛主席品尝这道不含酱油的红烧肉时,立刻拿起筷子,吃得津津有味,并对程汝明的厨艺给予了高度赞扬。程汝明因此获得了毛主席的认同,成为了毛主席专列的专职厨师。
1956年,程汝明随毛主席的专列来到了湖南长沙,当地政府特地安排了毛主席最爱的武昌鱼。程汝明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烹饪,正当他准备做菜时,毛主席的行程发生了变化,专列不再停留,直接前往武汉。新鲜的武昌鱼无法使用,程汝明担心浪费,于是想到了一个妙计,他将鱼藏了起来,利用冰块和保温箱保持鱼的新鲜。当专列抵达武汉时,程汝明将鱼拿出来,精心烹制,成功为毛主席准备了美味的武昌鱼。
毛主席吃了程汝明做的武昌鱼后,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中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程汝明用幽默的口吻回答别人:“我只是把它放进了我的冰箱里。”
1958年,程汝明被调往中南海,成为毛主席的私人厨师。在这里,他得到了新的挑战和责任。为了确保毛主席的饮食健康,程汝明制定了详细的菜谱,但警卫员告知他,所有菜单必须销毁。这是出于对毛主席安全的高度关注,防止外部势力利用食物下毒。程汝明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每一餐都要做到最好,严格保密,不让任何信息泄露。
程汝明以其严谨和责任心,赢得了毛主席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无论是面对家人的关心,还是内部的询问,他都选择保密,坚守对毛主席的忠诚与职责。
毛主席的离世对程汝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尽管毛主席不再,但程汝明依然会为故乡的亲友们讲述毛主席的伟大事迹,特别是1960年毛主席亲自决定与人民同甘共苦,不食肉类,保持节俭生活的故事。程汝明从毛主席身上深刻感受到了领导者的伟大情怀和与人民同命运的责任感,毛主席的教诲和精神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激励着他继续前行。
发布于:天津市下一篇:没有了